很多人体检时,有时会查出各种“结节”、“息肉”和“囊肿”等,心里面多多少少都会惴惴不安,担心这些“坏东西”会发展成癌。
那么,结节、息肉、囊肿.......这些到底是什么意思?有什么区别?哪种发展成癌症的概率最大?一起来了解。
结节
结节,是可触及的局限性圆形、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实质性皮肤损害。结节的形成可以是炎症性或非炎症性,可累及表皮、真皮或皮下组织,大小不一,小至粟粒,大如樱桃或更大,互相融合可成为斑块。
结节大多数是良性的,只有很小一部分才是大家所惧怕,常被老百姓称为“癌”的恶性肿瘤。
为了搞清结节的真正面目,医生需要根据结节“阴影”的形状、大小、密度等特征,初步判断结节的良恶性。
下面我们简单教大家几个要点。(仅供参考,实际还是要经过医生诊断)
甲状腺结节
主要看颈部B超。
如报告有以下描述,则警惕恶性的可能,及时就医。
微小钙化、边缘不规则、纵横比>1;
实性低回声结节、晕圈缺如、甲状腺外侵犯、伴有颈部淋巴结异常超声征象;
淋巴结内部出现微钙化、囊性变、高回声、周边血流;
淋巴结呈圆形、边界不规则或模糊、内部回声不均、淋巴门消失或皮髓质分界不清;
肺结节
主要看胸部CT。
如报告有以下描述,则警惕恶性的可能,及时就医。
结节大小≥10mm;
结节密度不均匀;
结节形态呈磨玻璃状;
定期复检发现结节不断增大;
乳腺结节
主要看乳腺B超或钼靶。
边界不清;
钙化灶直径<0.5mm;
不排除乳腺Ca(即乳腺癌)可能;考虑乳腺Ca可能;不排除恶性可能;
息肉
息肉,是指人体组织表面长出的赘生物,现代医学通常把生长在人体黏膜表面上的赘生物统称为息肉,包括增生性、炎症性、错构瘤、腺瘤及其他肿瘤等。息肉属于良性肿瘤的一种,临床表现多见炎性息肉、腺瘤性息肉和某些胃肠道息肉综合征,这些病变虽属良性,但其中一部分有恶变倾向,所以,一经发现,还是需要及时进行干预。
胃底腺息肉
只要一发现,即便是体积较小,也建议尽快进行手术切除,不然随着时间发展,息肉体积变大,恶变的可能性也随之提升。
胆囊息肉
以良性更为多见,如果直径<5mm,也无不适症状,可3-6个月复查一次。但如果符合以下手术指征,包括年龄超过50岁、直径>1cm、蒂粗大者,或胆囊多发息肉合并胆囊结石且有症状。息肉短时间内明显增大,则需及时进行手术治疗[4] 。
肠息肉
这种可分非肿瘤性息肉(炎症性息肉、增生性息肉等)和腺瘤性息肉两类,前者癌变几率低,和肠癌关系不大,但后者属于公认的癌前病变,不过癌变几率取决于患者年龄,息肉数量、大小等因素也有一定的影响。年龄越大、数量越多、体积越大,癌变几率越高。
所以为了安全考虑,一旦发现息肉,最好尽快通过内镜切除,再送病理检查,明确治疗。
囊肿
囊肿是一种良性疾病,它可以长在人体表面,也可以长在内脏里;囊肿就是长在体表或体内某一脏器的囊状的良性包块,其内容物的性质是液态的 。一般来说,常见的囊肿有“肾囊肿”、“肝囊肿”、“单纯性的卵巢囊肿”和“巧克力囊肿”。
肾囊肿
无症状的单纯性肾囊肿往往可以通过B超或CT检查确诊,不需要治疗,但是有必要6个月~1年定期去医院进行随访复查;当囊肿的直径超过5cm时,会压迫周围组织导致尿路梗阻,则需要行囊液抽吸术,囊内注射硬化剂。对于直径超过10cm的囊肿,则需要手术治疗。
肝囊肿
多数发生在20~50岁,绝大多数的肝囊肿不会发生癌变。对于单纯肝囊肿,需要定期随访腹部彩超,一般1年1次。当有并发症出现,比如囊肿破裂、囊内出血或囊肿巨大压迫邻近器官影响进食者,就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。
卵巢囊肿
卵巢囊肿是卵巢肿瘤的一种,如果直径<5厘米,随访观察3个月再进行复查。如果囊肿没有继续长大,或者自行消失,就无需太在意;如果半年后囊肿不消失,或继续长大,应进一步明确性质。
对付结节、囊肿和息肉,gp96有妙招
胎盘提取热休克蛋白gp96,结合胎盘中上百种癌胚抗原和肿瘤干细胞抗原,快速杀伤体内结节、肿瘤和息肉。
参考资料:
[1]《甲状腺癌诊疗指南(2022 年版)》
[2]MazzonePJ, Lam L. Evaluating the Patient With a Pulmonary Nodule: A Review. JAMA. 2022Jan 18;327(3):264-273. doi: 10.1001/jama.2021.24287. PMID: 35040882.
[3] 吴林晔. 患了乳腺结节 究竟要不要手术[J]. 健康博览, 2019, (12): 28-29.
[4] 《在线大名医:狼人传说 息肉与癌症》.CCTV生活圈 .2020-07-19
[5]《不同的囊肿咋处理》. 健康时报. 2020-05-12